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互联网巨头滴滴发展的一片红火之际,两起安全事件把滴滴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不禁想问在重压之下,作为中国互联网出行独角兽的滴滴到底该向何处去?

一、重压下的滴滴压力何在?

安全永远是出行企业躲不过去的一环,也是互联网企业很容易忽略的一环。在过去的六年时间里,滴滴一直在快速发展,正所谓 “萝卜快了不洗泥”。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被高速的发展所掩盖,以致于公司虽然有心“补课”,但速度跟不上需求。

虽然有坏运气的因素,但偶然中也有必然,滴滴大体量带来的聚焦效应,快速发展累积的隐患和系统性问题在短时间内连续爆发,引发了空前的舆论热议。当然,滴滴有自身的问题,但舆情的曲解误读以及随之而来的严格监管,带给滴滴成立以来最大的压力。

滴滴的重压主要在于:

一是来自于严格监管的压力。对于中国的出行市场来说,这从来就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公交、地铁、出租车,迄今都在消耗着高额补贴。对于监管层来说,出行也一直是“烫手山芋”,高风险、低收益,关系民生。

原先由于滴滴是互联网新生事物,本身又在高速发展期,监管的措施滞后于滴滴等出行企业的发展,也带着几分观望的意愿。然而,随着安全问题的出现,监管层下定决心去从严管理滴滴等出行企业,但治理和监管的水平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用旧的方式套在新模式上,最终会扼杀新模式的活力。对于滴滴来说,很可能被“头疼医脚”。这是压力,更是风险。

二是来自于公众的信任危机。滴滴早期的补贴营销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公众认为网约车就应该低价优质,但企业不可能一直补贴。随着逐渐收紧的监管,客观增加了供给端的成本,滴滴成为中间的“承压面”,导致了“不赚钱”还挨骂的现状。

安全更是触及了公众不能容忍的底线。两起顺风车人命事件,让滴滴用6年时间建立起的公众信任瞬间清零,招来无数骂名。事实上,滴滴在安全和出行效率的提升上是远胜于巡游出租车的,但是在认知层面却始终没有得到相对应的待遇。这也是“聚焦”带来的坏处,传统黑车甚至出租车的刑事案件,不会引发这么大的关注。

三是来自于经营的压力。滴滴2018年上半年净亏损高达40亿元,当然,这种亏损也带着一些自己选择的因素,在快速盈利和让渡利益方面,滴滴选择了后者。这是作为公共服务属性的互联网公司,滴滴应该承担的。但如果亏损一直持续,会影响到滴滴的估值和未来的发展。

二、滴滴到底该向何处去?

传统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如今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家的需求,买车也受到各种限制,巨大的痛点养成了用户使用网约车的习惯。仅仅滴滴几天晚上暂停网约车业务就差点让夜晚出行市场濒临瘫痪,滴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这一点正是滴滴未来可以长期持续经营下去的基本面。

滴滴未来可能需要做的事情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适应戴着镣铐跳舞。滴滴创立以来一直在与监管进行斡旋,而近期会迎来更加严格的监管,如何保全自身并合规化,管理公众预期,成为滴滴最需要做好的事情。

二是不断提升盈利水平。滴滴已经覆盖了2C市场,但C端用户价格敏感度高、对服务要求比较多。随着合规,2B的服务应该很有前景,只要能够拿下企业市场,盈利反而很有希望。

三是不断形成多元化竞争优势。在滴滴公布其亏损的时候,我们看到Uber却盈利十几亿美元,Uber盈利不仅于网约车,而是以其为入口,把物流、外卖作为其多元收入来源,滴滴其实可以借鉴。

滴滴作为中国重要出行平台依然非常重大,只是对于滴滴来说,如何能够尽可能解决当前麻烦,进入新的发展轨道才滴滴最需要关心的事情。

(本文首发于《互联网经济》杂志,本号原创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和本号联系)

话题:



0

推荐

江瀚

江瀚

1527篇文章 10小时前更新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硕士生导师,上海报业集团鲸平台智库专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福布斯中国U30精英榜上榜精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