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如果要问当今世界银行最大的危险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黑天鹅事件?次贷危机?或者汇率暴跌?乃至于房地产崩盘?然而实际情况可能都不是,我们如今最害怕的东西可能是人工智能。最近,人工智能又干了很多的事情,引发了一场对于金融业的全面大恐慌,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机器人抢银行饭碗时代已来,全面失业潮我们该怎么办?

一、金融业将被人工智能大面积攻陷

最近,一张来自日本的动图引发了很多人的关心,在日本的一次葬礼现场,一个身着袈裟的僧侣正在“咚咚咚”地敲着木鱼,然而这个僧侣不是面容和蔼的高僧大德,却是一个身着袈裟的“机器人”法师,这个机器人名叫Pepper,穿上一身袈裟,装扮成僧人的模样出席葬礼,一次三千。相比一个真僧人一万多块钱的出场费,的确可以给好多家庭减少经济负担了!

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相比于机器人僧侣这样需要人类心灵接受的工作来说,人工智能高速替代的领域会更多,比如说金融这种有客观标准的领域,人类不仅会被取代,还可能会和机器人差好几个段位。再比如银行放贷,大量个人数据可以告诉你这个人是不是都按时还款,有没有曾经涉嫌欺诈,甚至他的购买纪录、家人的出入境情况也可以作为参考标准,这样一个机器人远比一个信贷员的分析能力强得多。

然而,纵观世界银行业的确已经成为了最危险的行当,2017 年 3 月,埃森哲在一个名为“2017 年技术愿景”的报告中表示,技术会改变银行业,世界上有 4/5 的银行家认为,AI 将会影响银行与客户互动的方式,例如之前需要在柜台办理开户、理财或转账业务,现在机器或手机应用就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德意志银行前 CEO John Cryan 曾表示,AI 算法可以取代德国银行一半的劳动力。在他任期的两年半时间里,他裁掉了 4000 名员工,大部分员工的工作都被 AI 算法代替了,而新招聘的员工则多是销售或研究员。

金融时报做过一份调研,2007 年至 2017 年间,世界十大投资银行(除了花旗和美国银行)共裁去了 6 万名员工。如果用 AI 代替人工的银行越来越多,意味着接下来裁员数量还会直线上升。于是2018年7月3日,花旗银行宣布计划在 5 年内把投资银行部门的科技和业务人员裁去 50% ,准备用人工智能算法代替他们的工作。

几乎在同一天的中国2018年7月2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发展报告(2017)》,这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五年发布银行业客服中心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末,银行业客服中心从业人员为5.12万人,较2016年降低4%,这4%的员工几乎都已经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了。

无论你承认还是不承认,作为人类最为顶尖的高知识产业金融业已经被人工智能无情的淹没了,无论是全中国第一家无人银行,还是五大行裁员数万人,一场人工智能的失业潮已经在所难免,那么全面金融失业潮来临我们能做什么?

二、全面失业潮来临我们能做什么?

最近,著名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第三部曲《今日简史》出版,在书的第二章,赫拉利用《就业:等你长大,可能没有工作》作为标题,说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只要10-20年,就会有几十亿人成为经济上多余的存在。我们真的无从避免失业潮吗?

也许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赫拉利认为人类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过去,机器人主要是在原始的身体能力方面得以与人类竞争,而人类则是在认知能力方面享有巨大的优势。所以即使我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面对了自动化的问题,但自动化繁荣的同时,我们创造了很多全新的服务业工作,这些新工作需要人类拥有的独特的认知技能,包括学习、分析、沟通,特别是必须要理解人类的种种情绪,这让我们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失业潮。

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不仅在技能上超越了人类,在理解人类的情绪方面也正在甩掉人类,并且我们除了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之外,并不知道还有什么能力能让人类永远胜过机器人。我们的科技越是了解哪些生化机制支撑了人类的情感、欲望和选择,那么人工智能就会越容易分析人类的行为、预测人类的决策,过去我们所一直称赞的人类的直觉,其实在行为学领域分析之后不过只是辨识能力而已,所谓优秀的司机、银行经理和律师,对路况、投资分析和谈判交涉其实并没有神奇的直觉,不过是通过经验识别出了一些一再出现的模式。这也就意味着,就算是那些原本认为依靠直觉的工作,人工智能也能表现的比人类更好。

失业的威胁不仅仅是因为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兴起,而是因为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融合,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侵入人类,在以往认为专属于人类的技能上打败人类,更拥有独特的非人类能力,是的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差距不是程度高低的问题,而是完完全全的两回事。这就是“连接性”和“可更新性”。

所谓连接性,人类都是个体,很难将所有人彼此链接,从而确保他们都得到最新的信息。相反,机器人并不是彼此独立的个体,因此很容易把他们的计算机集成为一个单一、灵活的网络,所以我们面对的不是几百万台机器人取代几百万工人,而是所有作为个体的工人都会被一套集成的网络所取代,这就是连接性的巨大魅力。

另一方面,这些机器人还是可更新的,每次出台新的政策,有了新的市场变化或者出现新的疾病的时候,很多人类都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进行反应和判断,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就算全世界有100亿人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他们也可以在一瞬间实现信息的全面更新,并且所有人的机器人都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感受。

连接性和可更新性所带来的优势巨大,仅以银行为例就算某个人的工作效率高于机器,但是使用机器人将会将所有人的工作效率都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之上。那我们到底怎么办?难不成真的要变成无用的人类,混吃等死的废物了吗?

赫拉利说:人类与其想赢过机器人,不如把重点放在机器人的维护和运用上。虽然,机器人取代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在维护、远程控制、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方面也创造了许多新的工作机会。这样2050年的就业市场的特点很有可能是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而非竞争,从银行到警察的各个领域内,“人类+人工智能”的组合其表现都能超越单纯的人类或者单纯的机器人。

然而,这些新工作可能需要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因此将无法解决无技能失业者的就业问题,在过去的自动化浪潮之中,劳动者可以从一个低技能工作轻松地转移到另一个低技能工作上去,比如说失去土地的农民可以去拖拉机厂当工人,工厂的工人失业了之后可以去超市当收银员,这是因为每个行业只需要稍加培训就好了。但是,低技能的人在未来可能完全无法变身成为“人类+人工智能”的高水平人群,举例来说,即使是无人机驾驶员的岗位再无人可用,美国空军也不会找个超市收银员来填补空缺。“无用阶层”的人数将会无法避免的日益庞大,一方面很多人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也会有很多雇主找不到有技能的雇员。这就像19世纪汽车取代了马车时的情景,虽然当年马车夫还可以去转行当司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是马车夫了而是那些被永远淘汰的马。

那么,我们能怎么办呢?对于个人来说,可能只剩下了终身学习这一唯一的路径,只有终身学习让自己始终跟上时代的发展脉搏和方向可能才有机会让自己不会沦落为真正的“无用阶层”吧,其实未来已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奋勇向前了。

作者:上游财经专家顾问,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首发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jianghanview)

话题:



0

推荐

江瀚

江瀚

1520篇文章 2天前更新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硕士生导师,上海报业集团鲸平台智库专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福布斯中国U30精英榜上榜精英。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