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曾几何时,商业银行是所有人艳羡的对象,衣着光鲜,工作体面,社会地位高,薪资丰厚,福利待遇优异,这些词汇都是形容商业银行工作的标准词汇,在不少职业入职考试的培训班中,银行入职考试是可以和公务员招考相提并论的重点考试项目,获得一份国有银行的工作,往往比考上公务员还难,在不少地方能够进银行工作可谓是全家开心的一件事情,甚至一度银行被称之为金饭碗。

但是,和当年银行的红火相比当年的金饭碗似乎不是那么让人羡慕了,近年来随着银行净利润增长的持续下滑,去年包括五大行在内的几乎所有大型或全国型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呈现出快速下降趋势,往年利润增幅长期30%以上高增长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幅全部跌入10%以内,根据银监会的数据,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累计实现近利润13290亿元,同比增长2.83%,创下了历年新低。从而商业银行的员工薪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高管的收入降幅达到了30%-40%,普通员工也有20%左右的降幅,从而让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大降。

 

在员工收入下降的直接影响下,各大商业银行的员工流失率极高,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2015年间,参与调查地3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流出各类人才22.6万人,其中2013年6.98万人,2014年7.29万人,2015年8.38万人,人才流失现象逐渐严重。而调查问卷直接显示,薪酬待遇的不断下降成为了商业银行员工流失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逐渐萎缩,对私业务的压力过重,信用环境逐渐恶化,不良贷款比重快速上升,从而拖累银行业绩,让银行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受到了较大影响。但是问题远不仅是收入,其中深层次的问题更加严重。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褪色的金饭碗到底怎么了?

一人进银行全家都遭殃?

记得笔者读书的时候,给笔者上课的货币银行学教授就对笔者说:“银行表面上是一个金融机构,实际上是一个关系机构,没有深厚的人脉就别在银行混。”笔者当时还是不明所以,但是等笔者工作多年之后,再和选择银行从业的同学朋友交流,才发现老师说的是句至理名言。

曾经,由于国家金融体系极度落后,只要开一家银行就能够有着大量的人存款贷款,可谓是大门一开黄金万两。但是,随着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12大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各地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等等为核心的一整套银行体系。

 

大量的银行可谓是遍地开花,以往可能走很远都找不到的银行,现在甚至是每隔五十米就有一家,有人甚至开玩笑说,现在在路上找到一家银行,比找到厕所的概率大多了,因此,当银行的密度变得越来越大,竞争也就无可争议的变得激烈起来了。

一是底层员工负担重。商业银行可谓是所有公司里面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金融机构,它的市场化直接体现在负担上面,一般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银行首先就是下基层,所谓下基层就是把他们派到网点里面当柜员,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的工作,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每天至少要应对一百个以上办业务的客户。但是,这还不是最严重的,对于这些初出茅庐的学生而言,每年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揽存任务,如果没有一些丰厚的家底或者过硬的关系,怕是真的不好完成了。

除了传统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清算结算等银行传统业务之外,银行对于柜员的考核指标往往还有信用卡的办理张数,保险产品的推销,以及互联网各类派生性中间业务指标,让柜员是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混到了客户经理,结果是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卖理财、卖黄金等贵金属、卖保险等等指标都是小数,据笔者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统计,除了传统的存款的大指标外,基金、保险、理财、移动端APP推广户数、企业网银净增户数、日均1万以上个人客户净增户数、个人贷款不良率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指标基本上要把一个客户经理给榨干抹净。

二是中层领导压力巨大。底层员工不好干,中层领导工作更难,大部分商业银行给支行行长等中层领导的KPI(关键核心指标)的考核十分严苛,收入、利润、贷款、资产质量等等,五花八门的绩效考核指标。并且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上升,与不良率相关的增减都要综合计算。还有很多与工作无关的企业文化建设,党建团建工作等等。

除了所谓的工作指标之外,往往还会有摸高指标,比如说普通的收入考核指标是五千万,但是摸高指标往往是八千万,而现实情况是实际收入只有三千万,面对着沉重的指标压力中层领导一样痛苦万分。

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随着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所带来的收入影响,商业银行想要赚钱变得越来越难,再加上不少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对公业务的发展来壮大自身,而现在大量的企业不景气,导致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居高不下,更加加重了银行员工的负担。

笔者认为,从2015年开始,银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就显示的十分明显,对公业务收入的不断下降,让银行原本赚钱的领域不断萎缩,利润降低,而商业银行又没有及时地将业务转移到中间业务上来,结果导致了考核指标的五花八门,员工压力的与日俱增。

来自互联网的冲击日益加剧

在银行自身恶性竞争加剧,业务陷入红海的大环境下,另一个跨界的竞争已经出现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进入了抢夺银行饭碗的行列中来,阿里推出的余额宝等宝宝类基金,通过远高于银行活期的收益率将银行的存款客户大量抢走,以蚂蚁借呗、微粒贷为代表的互联网信贷又开始争夺起商业银行的贷款客户,而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支付工具抢走了银行的支付业务,以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信用产品又抢走了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

可以说,商业银行的几乎所有业务条线都受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巨大冲击,马云说:如果银行不去改变,那我们就去改变银行。话音还未远去,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到了,然而商业银行并无还手之力。

 

在面对着互联网金融机构跨界打击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在自革命,大量的银行手机APP正在逐步取代商业银行的业务地位,在某些手机银行发展较好的地区,100笔交易中甚至有99笔都是通过互联网或者手机移动端完成的,这样占据银行人数最大头的柜员将会首当其冲。未来可以预计,越来越多的银行网点将会把改换成为全自助网点,柜员的人数将会被大量裁撤。

未来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现实是,柜员、客户经理等可以被替代的岗位将会越来越多的是手机智能终端或者自助设备所替代,商业银行的金饭碗已经被打破,而未来可能受到的影响更大。

面对着现在的高压竞争和未来的替代,商业银行已经真正走下了神坛,改变正在来临。

作者简介:博山阁主人,财经专栏作家,金融分析师,经济观察员,财经评论员。

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jianghanview)

 
话题:



0

推荐

江瀚

江瀚

1520篇文章 2天前更新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硕士生导师,上海报业集团鲸平台智库专家,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福布斯中国U30精英榜上榜精英。

文章